当前位置:首页--协会要闻

关于征求《宁波市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扩量提质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6)(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2023年10月13日
经信领域有关行业协会,有关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梯队培育支持力度,根据省、市领导工作要求,我局研究起草了《宁波市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扩量提质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6)》(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现向有关协会、协会征求意见。请各处室认真研究,并于10月16日(周一)下班前将意见建议反馈中小处。联系人:杜云峰,联系电话:18257412990。
附件:宁波市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扩量提质三年攻坚
行动方案(2024-2026)(征求意见稿)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10月12    

附件
 
宁波市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扩量提质
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4-2026)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中小企业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培育支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围绕“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为主线,以壮大主体规模和提升发展水平为目标,聚焦实施“主体扩面、创新领航、质效创优、市场争先、融资提速、服务聚合”六大行动,持续完善企业发展生态,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坚定不移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为宁波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提供硬核支撑。

(二)主要目标

2026年,优化形成有利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的推进机制、政策体系和服务生态,“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队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60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每年新增150家、总数达到8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的中坚力量。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主体扩面”行动

1.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围绕“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细分行业领域、重点产业链及工业“六基”领域,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企业成长评价管理机制,按照“一企一档”、“一年一评”,发布年度发展报告,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组织企业围绕上一级专精特新认定标准开展对标学习,重点实施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标准全覆盖评价,推动企业达标赶超发展。(市经信局)
2.扩充壮大专精特新后备力量。推动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四新”类企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优先认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对省科技“小巨人”企业优先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科技局、市经信局)。深化“小升规”企业培育,对近三年新增融资额达到500万元的初创企业优先认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经信局),对获得“创客中国”宁波赛区总决赛二等奖及以上的初创企业优先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经信局)。探索建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专用通道,优先认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经信局、市发改委)。瞄准重点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以及“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领域,开展专精特新精准招商,大力招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具有专精特新发展潜质的高技术企业(市投促署)。
3.深化各地企业梯队培育指导。指导各地区每年组织开展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隐形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动更多优质中小企业上榜。推动各地区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动态管理,开展日常监测、指导和跟踪服务。加强各地区指导企业自行编制申报复评材料,对首次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开展前置介入式指导,对复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开展复评指导,对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落榜的开展审视自查指导。(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功能区管委会)

(二)实施“创新领航”行动

4.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每年“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留取一定比例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科技局)。推动企业现有研发机构升级为省级、国家级研发机构,争取创新型中小企业与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研发机构全覆盖(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承担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市经信局)。到2026年,力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承担市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0项。
5.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高标准建设宁波科技大市场3.0,提升企业创新需求与高校院所创新成果产业化双向对接转化效率,推动高校院所创新成果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转化,力争每年服务企业1000家次以上(市科技局)。依托“十景百品千项”行动和重大应用场景攻关项目,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放创新应用场景,促进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更快找准研发方向并开展小批量验证和应用推广(市科技局、市经信局)。支持企业沿“技术-零件-部件-整机-系统”开发新产品,争创国际、国家、省内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产品,对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宁波市优质产品推荐目录、宁波市重点自主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市经信局、市科技局)。
6.推进知识产权强企。发挥国家级和省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作用,指导企业实施专利导航项目,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建立核心技术专利池,争创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围绕“361”万千亿产业集群争取拓展专利预审产业领域,优先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预审备案,积极鼓励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预审备案,帮助企业缩短专利申请、复审无效案件审查周期。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及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专利检索、专利申请、专利维权等服务。到2026年,力争实现全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预审备案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全覆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拥有发明专利数量达到12件以上。(市市场监管局)
7.优化创新人才团队。依托“甬江人才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对符合条件的可纳入高层次人才编制池管理(市委人才办)。赋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层次人才举荐权,对在企业管理创新、技术革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在职人才,符合条件的可认定为市拔尖人才、高级人才(市委人才办)。探索推广“科技副总”制度,选聘一批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兼任技术专家(市科技局)。加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能骨干赴国(境)外参加培训交流、国际技能竞赛等给予支持(市人力资源社保局)。

(三)实施“质效创优”行动

8.推动数字化转型。引导企业提高数字化转型意识,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营销服务等业务环节数字化,逐步实施“环节自动化-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智能化”的改造升级路径。引导企业通过“上云上平台”逐步推进设备上云和核心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降低IT建设成本、获取便捷化数字服务。组织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为企业提供评估、诊断、咨询服务,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供“小快轻准”产品和解决方案。深化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建设,探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路径、市场机制和典型模式。到2026年,力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数字化水平,形成市级“链式”转型案例不少于5个。(市经信局)
9.加强品牌质量标准建设。引导企业创建培育自主品牌,开展境内外商标注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市市场监管局)。支持企业开展管理体系系列认证,推广应用卓越绩效、精益生产等先进管理方法,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争创国家、省、市政府质量奖、质量创新奖。支持企业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浙江制造”标准、地方标准,提升行业话语权。推动企业转化应用国际标准,制定实施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提升产品标准水平。到2026年,力争不少于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得市政府质量奖、质量创新奖。(市市场监管局)
10.促进绿色化发展。引导企业应用节能提效技术工艺装备,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利用,对标创建绿色工厂,探索打造零碳示范工厂(市经信局)。引导企业加强绿色产品开发设计,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增强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市经信局)。组织节能诊断机构开展公益性节能诊断服务,为企业提供节能解决方案,挖掘企业节能降碳潜力(市能源局)
11.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开设“专精特新”企业家洞见训练班,组织企业家和高管到国内外顶尖商学院、企业研修,拓展国际化视野和战略眼光。引导企业制定实施以主营业务为核心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明确企业发展经营方向及路线。引导企业完善公司治理,规范内部控制,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组织企业对标学习管理创新标杆企业,争创省级、市级管理创新标杆企业。到2026年,力争不少于2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获评市级及以上管理创新标杆企业。(市经信局)

(四)实施“市场争先”行动

12.深化产业链供应链融通。鼓励企业建立全国或全球营销网络,探索跨境电商、直播等新模式,积极参加国内外重大参会,争取进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行业龙头企业供应链体系(市商务局)。分行业分专场组织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更多龙头企业开展协作配套(市经信局)。同等条件下,为市制造业“大优强”培育企业提供核心产品或服务的中小企业优先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经信局)。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世界数字经济大会等,推动与国内外企业对接合作(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在宁波栎社机场、宁波站、高速沿线等设置“专精特新产品展区”,展示宣介专精特新企业产品和服务(市商务局)指导企业用好原产地规则,深化与其他RCEP国家的经贸合作(市商务局)。
13.加大专精特新产品采购支持力度。落实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领域预留中小企业份额政策,支持先试、首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产品。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其生产的设备、产品使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专有技术的,可不进行招标或采用单一来源方式进行采购。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产品入驻政采云制造(精品)馆,积极宣传并鼓励采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品。(市采购办)

(五)实施“融资提速”行动

14.推动股权融资与挂牌上市。引导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基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等各类政府产业基金设置一定比例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财政局)。加强宁波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建设,为企业提供挂牌、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服务。对有上市意向且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市拟上市企业培育库,给予企业上市辅导服务,引导企业股改、挂牌、上市。积极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场投融资路演活动、企业专项融资对接会等活动,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到2026年,力争累计新增专精特新上市企业20家、宁波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企业累计达到200家。(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经信局)
15.创新专精特新特色金融服务。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建立“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对接协作机制,择优推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一链一策一批”融资促进行动。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辟信贷绿色通道,开发“专精特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人行宁波市分行)。鼓励保险机构拓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保险服务,提供科技研发、知识产权、财产安全、人身安全、产品责任、贸易信用等一揽子风险保障(人行宁波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总对总”批量业务合作,为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批量化融资增信,并给予担保费率优惠(人行宁波市分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落实中央财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引导各级融资担保机构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规模(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六)实施“服务聚合”行动

16.深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龙头企业联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同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市科技局)。支持产业链链主型企业打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向产业链上下游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享供应链、质量、标准、认证体系,构建互促共进的产业链新型伙伴关系(市经信局)。鼓励龙头企业打造供应链协同创新综合体,带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共拓市场(市商务局)。组织实施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鼓励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产业技术创新和配套需求申请定向“揭榜”攻关(市经信局)。鼓励龙头企业聚焦主营业务拓展新产品、新市场,培育孵化专精特新新主体(市经信局)。将带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纳入市制造业“大优强”培育企业考核评价体系(市经信局)
17.构建专业服务机构资源池。围绕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数字化转型、节能降碳、投融资、市场拓展、管理咨询、产业对接等服务,建立宁波市专精特新服务机构资源池。推动纳入资源池的服务机构推出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专项服务及产品。组织开展服务机构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接,推动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化诊断、咨询等服务。在宁波企业综合服务大平台开设专精特新服务专栏,搭建服务机构与企业间线上对接服务交流通道。到2026年,力争市专精特新服务机构资源池集聚各类服务机构超过100家。(市经信局)
18.建立专精特新产业园。推动四星级及以上小微企业园整合优质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完善要素供给,升级打造为专精特新产业园。统筹新增建设用地、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低效工业用地,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专精特新产业园。引导专精特新产业园加强企业培育孵化,力争每个园区三年内新培育孵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少于20家。优先推荐专精特新产业园申报浙江省精准服务试点园区,集聚“专精特新”服务机构,为园区内企业提供高效服务。到2026年,力争成功创建浙江省专精特新产业园10个以上。(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功能区管委会)
19.增强企业服务供给。构建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公益性服务协同促进的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十链百场万企”融通对接、“小微你好”专项行动、大中小企业“携手行动”等活动,搭建科技成果转化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数字化转型赋能、创业创新大赛、供需对接等平台载体,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深化“万名干部助万企”精准服务活动,加强各地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队伍建设,探索为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备助企服务专员,点对点做好政策帮享、诉求帮解等服务(市经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宁波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的统筹领导作用,在企业培育、申报复评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协调推动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分别就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谋新招、创硬招、出实招。建立市、区两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培育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及相关事项。引导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加强对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服务和指导。(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等,各区(县、市)政府、功能区管委会)
(二)加强财税扶持。在市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统筹经信、科技、商务、发改、人才、能源、土地等市级相关涉企政策以及用地、用能、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优先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倾斜支持。对通过全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服务平台成果“揭榜”大型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按照“揭榜”项目实际研发投入的30%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支持。每年开展市专精特新优质服务机构评选,按照服务企业数量、满意度、成效等给予每家机构最高50万元奖励。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组织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家洞见训练班。探索通过服务券等形式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购买专业化服务。鼓励各区(县、市)、功能区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适时出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功能区管委会)
(三)加强培育监测。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数据平台,跟踪、监测、评估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准确把握企业发展动态和变化趋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培育、服务等提供重要支持。建立跨部门企业重点评价指标数据互通机制,推动营业收入、创新研发、知识产权、质量、品牌、标准等相关数据跨部门共享。(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
(四)加强考核评价。科学合理分解下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年度增量目标和季度阶段性目标,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纳入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管理考核,督查评价各地目标责任落实情况。对目标完成率较低的区(县、市)、功能区,由市级主要领导约谈各地分管领导及责任部门负责人。开展各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情况晾晒评价,重点对各地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建设、培育目标计划完成情况、政策服务开展情况进行晾晒,对培育优异地区给予通报表彰。(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功能区管委会)
(五)加强宣传示范。依托全国主流媒体和区域主流媒体,组织编写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典型案例,推介企业经营发展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总结提炼各级各部门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经验做法,面向全市推广。谋划举办“专精特新”城市大会,提升城市影响力。(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局)
 
关闭本页

协会要闻
·
协会要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办公地址:宁波市海曙区灵桥路419号新景江大厦8D2
邮编:315000
联系人:秘书长 袁培玲 18067511919
电话:0574-87322516
传真:0574-87322516
E-mail:1456771237@qq.com
技术支持:ib-sh.net  业务联系:0574-87195956
版权所有 2011 © 宁波市胶粘剂及制品行业协会
访问量:
浙ICP备11002760号   [管理入口]